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源於對惡日(即農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

也是祭龍的節日,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

雖然中國的端午節常視為紀念楚國詩人屈原與吳國忠臣伍子胥的節日,

但不少習俗在之前即已流傳,而且不少學者如聞一多考證

在屈原投江之前,吳越一帶已有端午節存在。

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和龍有關

(見聞一多《神話與詩》的《端午考》),可能是迎濤神祭圖騰的習俗。

相傳古代中國南方吳越人(今江浙一帶)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

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

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或裝在竹筒中(即現在的粽子),投到江裡去。

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划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

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綠野花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